膜結構專業化、設計總承包、跨行跨域跨國將是發展趨勢。
從宏觀來看,2011年,整個勘察設計從業人員規模已經增加到142萬人左右,而在產業鏈中,建筑設計帶動了全行業的發展。但是建筑設計業也存在一些問題。其中,雖然注冊建筑師制度不斷得到完善,但注冊建筑師仍嚴重不足。建筑師是一個高風險行業,不可隨意進行設計,沒有執照是不能入行的。
未來的發展趨勢,可以概括為:
一是專業化發展趨勢;二是專有技術發展趨勢,例如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、光伏發電應用建筑表皮等,擁有這些技術的專向設計機構將體現更多優勢;三是設計總承包發展趨勢,設計項目由一家機構總包,再分包給其他多個公司;四是跨行業、跨領域和跨國界的合作,企業將實現資訊、項目管理和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服務模式。

大型設計機構和小型事務所的發展應有所區別
汪光燾擔任建設部部長時,曾經指出,我國的建筑設計企業有兩個發展方向,一個是向大規模的托拉斯集團方向發展,另一個是逐漸分化出小型設計公司和事務所方向。我以為在建筑設計行業中,一端是大型企業依托設計施工一體化的資本,以集團式發展,而另外一端是結構設計、機電設計和建筑設計的專項事務所。前者是工程公司,在工作內容中,設計只是其中一部分;后者是事務所,在獲得資質后可以做專項全過程。推進小型事務所發展是一項更好的策略。從政策層面上看,目前,擁有50萬元啟動資金和三個注冊建筑師就可以成立一個私人事務所。事實上,我們現在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。政府正在積極鼓勵這種模式,兩者在社會地位上沒有差距,只是業務范圍不同而已。
大型設計機構中,有的會有上市的可能,此類企業擁有資本的雄厚實力,非單一專業的載體,以跨行業、跨領域的機制相互激發,有助于新的產品和方向出現。而小型事務所主要在高、精、尖層面,尤其是理念層面上演進,具有很強的文化和藝術色彩,不是簡單的技術產品處理問題。
城市化設計需要實現精細化

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可避免。雖然有人認為城市化進程出現了很多問題,例如城市包圍農村、農民喪失生產資料等。城市是文明的中心,只有城市的存在作為前提,才能談到文化創新和繁榮。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。
在過去,城市管理者只對兩極感興趣。一個是自上而下的總體規劃,每隔幾年修訂一次規劃;另一個是建筑師視角的建筑單體的美觀和形式;而在中間層面的與城市環境關系密切的城市設計,關心的人很少。甚至在過去一段時間內,我們連城市設計的操作主體都不明確。但是,這種局面現在已經改觀。國務院已經制定了新的學科體系,建筑學學科體系的一級學科有3個,分別是城市規劃、建筑設計和景觀園林,文件中明確規定城市設計由建筑師負責。只有一個完善的城市設計在先,才可能有理想的建筑設計。國外非常注重城市設計的價值,我們在這方面有很深刻的教訓,很多建筑單體看起來很美,真正實施起來卻很糟糕。城市化設計需要實現精細化,不能單純地以為將農村耕地都改為高樓社區就是城市化。